指數持續(xù)下降,全球經濟繼續(xù)下探 —2022年11月份CFLP-GPMI分析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fā)布,2022年11月份全球制造業(yè)PMI為48.7%,較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連續(xù)6個月環(huán)比下降,連續(xù)2個月低于50%。分區(qū)域看,亞洲和美洲制造業(yè)PMI均降至50%以下,制造業(yè)均面臨收縮壓力;歐洲制造業(yè)PMI雖較上月有所回升,但仍在48%以下,制造業(yè)維持弱勢運行態(tài)勢;非洲制造業(yè)PMI連續(xù)小幅上升,連續(xù)2個月略高于50%,制造業(yè)有所恢復,但仍具有不確定性。
綜合指數變化,在疫情、地緣政治沖突以及貨幣政策趨緊等多重因素沖擊下,全球制造業(yè)呈現繼續(xù)下探走勢,仍面臨較大收縮壓力。疫情之下社會流動限制、持續(xù)的通脹壓力以及需求的持續(xù)萎縮都在不同程度上遏制全球經濟的恢復勢頭。全球經濟的下行趨勢或將延續(xù)至2023年上半年。IMF總裁認為,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降至2%以下的概率正在大增。IMF預計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在2022年或2023年將出現經濟萎縮。經合組織認為,全球經濟2023年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2.2%。
(資料圖)
當前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因素并未出現實質性改善,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狀況不容樂觀,地緣政治沖突僵局沒有改善跡象,世界主要國家均面臨不同程度的通脹壓力。這些因素制約全球經濟恢復動力,世界經濟持續(xù)下探格局沒有改變。各國應該通過合作盡可能降低各種因素對世界經濟恢復的破壞程度。在貨幣政策空間受限的情況下,財政政策發(fā)力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的共同選擇,多手段刺激終端消費是世界經濟持續(xù)恢復的終極密碼。
歐洲制造業(yè)保持弱勢震蕩格局,PMI低位回升
2022年11月份,歐洲制造業(yè)PMI為47.6%,較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結束連續(xù)10個月的持續(xù)下降走勢,但指數仍在48%以下的相對低位,連續(xù)4個月運行在50%以下。從主要國家來看,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制造業(yè)PMI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指數均在50%以下。
指數變化顯示,歐洲制造業(yè)快速下行趨勢有所緩解,但指數仍在低位,歐洲制造業(yè)保持弱勢運行格局。地緣政治沖突僵局仍未打破,對歐洲經濟影響仍在發(fā)酵,歐洲經濟衰退風險并未消除,困擾歐洲經濟恢復的通脹壓力仍然較高。歐盟統(tǒng)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歐元區(qū)11月調和CPI同比上升10%,雖低于預期,仍保持兩位數,能源價格仍是漲幅最高的分項,同比上漲34.9%,前值為41.5%。面對仍然偏高的通脹壓力,歐洲央行選擇繼續(xù)加息。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曾表示即使經濟走弱,歐洲央行也將進一步加息。持續(xù)的加息和地緣政治沖突僵局使得歐洲經濟繼續(xù)下探概率增加。歐盟委員會發(fā)布的2022年秋季經濟預測報告認為,歐盟、歐元區(qū)和大多數成員國經濟預計在2022年第四季度陷入衰退,2023年第一季度經濟活動將繼續(xù)萎縮。
美洲制造業(yè)收縮壓力加大,PMI降至50%以下
2022年11月份,美洲制造業(yè)PMI為48.8%,較上月下降1.3個百分點,連續(xù)6個月環(huán)比下降,自2020年6月以來,首次降至50%以下。主要國家數據顯示,美國和巴西制造業(yè)PMI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均降至50%以下;加拿大制造業(yè)較上月有所上升,但指數仍在在50%以下,墨西哥制造業(yè)較上月上升,指數在50%以上。
從美國制造業(yè)PMI走勢看,自9月以來,美國制造業(yè)呈現快速下探走勢,因此影響了美洲制造業(yè)的整體走勢。ISM報告顯示,美國制造業(yè)PMI自2020年6月以來首次降至50%以下。11月,美國制造業(yè)PMI為49%,較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連續(xù)3個月環(huán)比下降。分項指數顯示,美國制造業(yè)生產和需求增速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放緩,特別是需求收縮壓力繼續(xù)加大。生產指數較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但仍在51.5%;新訂單指數為47.2%,較上月下降2個百分點,連續(xù)3個月低于50%。供需增速的放緩使得美國用工情況有所下降,從業(yè)人員指數較上月下降1.6個百分點至48.4%。
10月通脹數據較上月有所回落,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出現收斂跡象,可能會放緩加息的腳步。但治理通脹仍是未來一段時間美聯儲工作的重心。9月份以來,美國制造業(yè)PMI的快速下降,也增加了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的擔憂。美聯儲經濟學家預計,2023年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約為50%。美聯儲發(fā)布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顯示,利率上升和通脹高企繼續(xù)對經濟活動造成壓力,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亞洲制造業(yè)繼續(xù)下行,PMI降至50%以下
2022年11月份,亞洲制造業(yè)PMI為49.4%,較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連續(xù)2個月下降,自2020年8月以來首次降至50%以下。從主要國家看,受疫情的持續(xù)影響,中國制造業(yè)增速繼續(xù)放緩,制造業(yè)PMI較上月下降,連續(xù)2個月運行在50%以下;日本、印尼,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制造業(yè)PMI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越南制造業(yè)PMI降幅尤為明顯;印度制造業(yè)PMI繼續(xù)小幅上升,指數保持在55%以上;菲律賓制造業(yè)PMI較上月上升,指數保持在52%以上;韓國制造業(yè)PMI較上月上升,但仍在50%以下。
在疫情和全球經濟需求收縮等因素的影響下,亞洲制造業(yè)也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市場對亞洲經濟恢復前景仍保持樂觀。摩根士丹利近日發(fā)布的《2023全球宏觀經濟展望》認為亞洲經濟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經合組織(OECD)發(fā)布最新一期《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到2023年亞洲主要新興市場將占全球GDP增長的近3/4。從通脹壓力來看,亞洲主要國家貨幣政策寬松程度相對歐美國家較為適度,地緣政治沖突對亞洲主要國家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小,因此亞洲整體通脹壓力也小于歐美主要國家。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jiān)辦公室最新發(fā)布報告預計2023年亞洲經濟增速有望達4.4%。
非洲制造業(yè)延續(xù)恢復趨勢,PMI連續(xù)小幅上升
2022年11月份,非洲制造業(yè)PMI為50.9%,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連續(xù)2個月高于50%。主要國家看,南非和尼日利亞制造業(yè)增速加快是非洲制造業(yè)保持恢復的主要動力。南非和尼日利亞制造業(yè)PMI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高于50%。
非洲制造業(yè)恢復的持續(xù)性仍待進一步觀察。地緣政治沖突、疫情和全球需求收縮壓力使得外部依賴性較強的非洲經濟仍面臨較強的下行風險。非洲聯盟近期也發(fā)表聲明,強調要加速非洲工業(yè)化和經濟多元化建設,減少非洲大陸的對外依賴。非洲人口激增給非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帶來不小挑戰(zhàn)。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科技資訊排行榜
-
2022-12-06 11:08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科技資訊熱門推薦
-
2022-12-06 11:08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