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占率創(chuàng)新高 背后有喜有憂!
4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占率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達到57%。今年前4個月,自主品牌市占率達到47.6%,遠高于往年平均水平。有分析人士指出,自主品牌取得這般成績固然可喜可賀,但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提升的背后,是乘用車市場整體大幅下滑的不爭現實。如今,在疫情影響下,汽車供應鏈受到較大影響,不僅供給端“斷供”事件頻現,在消費端也出現增長乏力的現象,這或多或少都將傳遞至自主品牌上。在這種情況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創(chuàng)新高的背后有喜亦有憂。
國內市場:喜出望外
市場份額創(chuàng)新高
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4月,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55.1萬輛,同比下降23.3%;市場份額則升至57%,上升了14.9%。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強調,在疫情等因素影響下,自主品牌和其他車系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無論是供給端的供應鏈安全風險,還是消費端的消費信心受損,無疑都讓車市承受下滑的苦果。但從4月的市場表現看,自主品牌的確表現出不錯的競爭力和抗壓力。
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上升的背后,是車企大集團自主品牌、民營車企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銷量不斷攀升形成的綜合結果。在疫情帶來供應鏈緊張等因素下,自主品牌采取了各種靈活的措施,與供應商一起尋求多種辦法保證生產,自然也就帶來了較好的市場表現。長安汽車總裁王俊是長安汽車當前長安供應鏈管控的牽頭負責人。他介紹,此輪上海疫情,長安汽車很多位于上海的供應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長安汽車一方面為供應商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幫助他們盡早復工復產;另一方面,長安汽車還把保供措施前移到供應商的生產端,幫助他們尋求一切可能去恢復生產。王俊介紹,長安汽車位于上海的一家供應商,因為疫情遲遲未能復工,長安汽車了解到這家供應商在湖北十堰有一家合作伙伴,于是就幫助這家供應商把模具運到了十堰,從而推動這家供應商實現了異地生產。類似這樣的案例在疫情期間發(fā)生在很多自主品牌身上,雖然其他系別車企也在想盡一切辦法保供復產,但相比自主車企,力度要弱得多。在疫情面前,誰的供應鏈供應更有保障,誰自然也就能更好地搶占先機和市場。
正是在這種供應鏈保障的支持下,4月自主品牌均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數據顯示,長安汽車4月銷量達到了11.94萬輛,同比增長37.5%;奇瑞集團4月銷量為5.6萬輛,前4個月累計銷量為28.5萬輛,同比增長0.9%;廣汽傳祺前4個月的累計銷量為11.06萬輛,同比提升10.6%,市場占有率亦同比穩(wěn)步上漲,同比實現“逆風向上”。
新能源汽車是推動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大幅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1.2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3.9%和44.6%。在乘用車行業(yè)總體產銷量大幅下降之際,新能源汽車仍實現快速增長,成為推動乘用車市場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新能源汽車是當前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增量市場,在這一板塊表現不好的企業(yè),自然也就很難以取得更好的銷量成績。”正如許海東所言,依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快速推進,自主品牌獲得了較高的市場份額。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中,比亞迪、廣汽埃安這種傳統車企扮演著重要的推動力量,而以“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也逐漸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要支撐。數據顯示,已經全面停售傳統燃油車的比亞迪,4月銷量達到10.48萬輛,是為數不多月銷量超過10萬輛的企業(yè)。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前4個月造車新勢力總銷量達到38.4萬輛,同比增幅高達87.1%。造車新勢力銷量在不斷上升的同時,也推動了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提升。
國際市場:成績喜人
全球化進入新階段
全球化一直是自主品牌向上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指標。近兩年,自主品牌的全球化發(fā)展有了很大進步。尤其是去年,中國汽車出口突破200萬輛,這意味著自主品牌的全球化發(fā)展邁上了全新的發(fā)展階段,取得階段性成果。
于企業(yè)而言,全球化發(fā)展首先體現在銷量上。4月,奇瑞集團出口汽車1.52萬輛;前4個月,累計出口8.5萬輛,同比增長12.6%,刷新歷史同期出口新紀錄。這家在出口之路上深耕20年的自主車企,正在加速推動旗下奇瑞、星途、捷途各品牌的多款明星產品走向海外。據了解,瑞虎8系列在巴西、沙特、智利等多個海外市場持續(xù)熱銷,前4個月出口1.41萬輛,同比增長23.4%。捷途X70、捷途X95在埃及市場分別獲得“2021年度最佳銷售增長獎”和“2021年度最佳車型獎”。奇瑞還主動與海外市場的供應商、互聯網巨頭等展開深度合作,進行多領域聯合創(chuàng)新,圍繞當地用戶需求做產品適應性開發(fā),讓自主品牌獲得越來越多海外市場的認可。
在全球化發(fā)展過程中,自主品牌已經告別單純的出口貿易,進行更系統、全面的全球化布局,并在本地化之后在銷量上取得了更好的成績。4月,吉利出口汽車1.75萬輛,環(huán)比增長125%,在“雙循環(huán)”戰(zhàn)略的引領下,多國市場實現新突破。在以色列,吉利幾何C第一季度在電動車細分市場市占率達15.4%,銷量排名第二;Tugella(國內車型為星越)銷量穩(wěn)居沙特SUV市場前列;在南美,智利銷量持續(xù)增長,4月實現環(huán)比增長超55%,其中Coolray(國內車型為繽越)和Azkarra(國內車型為博越pro)在自動擋SUV細分市場雙雙名列前茅;在非洲,吉利Azkarra于4月上旬在尼日利亞上市。日前,吉利汽車控股與法國雷諾集團的韓國子公司雷諾韓國汽車簽訂股份認購協議,并宣布向韓國市場推出全新混動技術及車型。新產品將采用吉利位于瑞典研發(fā)中心研發(fā)的世界級CMA模塊化架構,并使用吉利先進的混動技術,預計2024年量產。在國際化發(fā)展過程中,吉利的步子越走越大,全球化發(fā)展之路也越走越寬。
上汽集團的海外發(fā)展也正在全新的發(fā)展階段大步推進。數據顯示,MG品牌前4個月出口總量達到11.4萬輛左右,增速達到72%。MG品牌在歐洲基本完成市場布局,目前在歐洲業(yè)務覆蓋超16個國家,前4個月累計銷量較去年同期翻了3倍。在瞄準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將推出純電動汽車MG EH32等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同時,MG品牌還將在海外擴充營銷服務網點至1200個,建成首個“10萬輛級”海外區(qū)域市場。到2025年,上汽海外銷量預計將達到150萬輛,其中MG品牌在海外的銷量將達到110萬輛。MG品牌的海外發(fā)展是上汽集團全球化發(fā)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上汽集團已經建立了集研發(fā)、營銷、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車等為一體的面向全球市場的汽車產業(yè)鏈,產品和服務遍布全球8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已形成歐洲、澳新、美洲、中東、東盟、南亞6個“5萬輛級”區(qū)域市場。同時,上汽系新車出口已穩(wěn)居國產品牌新車出口第一梯隊,也是在海外成長最快的中國車企品牌。2021年,上汽海外市場銷售69.7萬輛,同比增長78.9%,連續(xù)6年奪得國內車企榜首,“海外每賣出3輛中國車,就有1輛是上汽造”。即使上海疫情對總部在上海的上汽集團正常的生產節(jié)奏產生了嚴重影響,但上汽集團的相關出口工作并沒有停滯。上汽方面透露,5月以來,僅在海通碼頭就出口了上萬輛上汽自主品牌整車。前4個月,上汽海外銷量超過21萬輛,同比增長30.5%。
依靠SUV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在一眾自主品牌中領先一步的長城汽車,在海外市場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數據顯示,2021年長城汽車海外銷量近14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00%;海外營收161.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40%。第三代哈弗H6、長城炮、哈弗JOLION等全球車型在海外市場均取得了不錯的銷量。而且,依靠領先一步的智能化水平,長城汽車相關產品在海外的溢價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升。數據顯示,國內售價為12.79萬~15.79萬元的歐拉好貓在泰國市場能賣到98.9萬~119.9萬泰銖(約合人民幣18.8萬~22.83萬元);國內售價為12.68萬~15.98萬元的長城炮乘用皮卡在澳洲能賣到35990~45490澳元(約合人民幣17.12萬~21.64萬元),甚至有些車型的售價能比肩當地高端品牌車型的價格。
海外兼并、控股當地汽車品牌代工甚至新建工廠、加強本土化研發(fā)、推進電動化和智能化產品在海外市場落地……自主品牌的海外發(fā)展之路正在越走越寬,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自主品牌在歐洲等全球市場都擁有了一定的競爭力。有些自主品牌甚至已經把出口發(fā)展成一個比國內市場占比更大的市場。在全球化發(fā)展過程中,自主品牌已經邁入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
品牌沖高:喜中有憂
高端化在爭議中前行
近日,自主品牌高端化發(fā)展再次引發(fā)爭議,主要表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定價策略上。日前,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馬斯克透露,特斯拉中國超級工廠將在上海擴產,可能投放低端廉價車型。業(yè)內猜測馬斯克暗指的Model 2價格可能在17萬元左右。在全球年銷量逼近100萬輛,在中國年交付量超過40萬輛之后,特斯拉正在推進價格更低的車型的市場化。與之相對應的是,一眾自主品牌正在持續(xù)推進的品牌向上策略。
上汽、東風等自主車企集團紛紛推出新高端品牌,瞄準特斯拉等高端車型展開布局,車型售價突破30萬元,力爭在高端市場搶占一席之地。品牌向上,高端化發(fā)展成為自主品牌持續(xù)不斷的新追求。自主品牌的這種高端化發(fā)展與特斯拉為代表的車型價格不斷向下,在國內形成兩種不同的發(fā)展策略,讓自主品牌高端化略顯尷尬。
“自主品牌高端化是自主車企向上發(fā)展必然會發(fā)生的過程。”在許海東看來,一家企業(yè)甚至一個行業(yè)、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離不開品牌,更離不開叫得響、有影響力的品牌。當前汽車領域的自主品牌,正處于一個品牌構建的過程中,品牌向上,打造高端品牌,提升品牌溢價能力,是自主品牌向上發(fā)展必須要邁過的一道坎。這個過程已經持續(xù)了一段時間,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而言仍處于艱難推進的過程。
經過多年積累,自主品牌已經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在消費層面,國人對自主品牌的認可度正在不斷提升,尤其是在電動化、智能化過程中,自主品牌的銷量占比正在提升。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認知度在不斷提升。但自主品牌在品牌建設方面還有待提升。無論是新車還是二手車,自主品牌的溢價能力都相對較低。“自主品牌的產品質量、智能化水平都夠得上豪華車水平,但我們的價格卻提不上去。”許海東說。這是困擾自主品牌車企的主要問題。
“為什么同樣檔次、技術水平的產品,特斯拉能賣幾十萬元,比我們的產品高十幾萬元?關鍵還是要技術過硬,有叫得響的品牌特征。”中國汽車工業(yè)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強調,自主品牌高端化是中國汽車工業(yè)由大到強發(fā)展過程中必須推進的事,但不能單純地追求高價格,汽車品牌歸根結底還是要發(fā)展核心技術,用技術豐富品牌,形成具有鮮明技術特色的競爭力,才能獲得市場認可。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也表示,價格即便下探到20萬元以下,特斯拉的產品也沒有人認為不是高端產品,關鍵在于特斯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價值品牌已經形成。這正是自主品牌所欠缺的。“由低端向高端推進的過程是艱難的。”正如許海東所言,自主品牌高端化發(fā)展的過程可能會伴隨各種問題甚至爭議。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自主品牌都在持續(xù)不斷的推進,但并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如預期般順利實現高端化轉型。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以造車新勢力為代表的品牌高端化發(fā)展,正在借助互聯網新營銷思維取得快速進展。在新品牌的構建過程中,高端品牌的建設過程已經沒有以往那么困難,蔚來通過短短幾年的時間,就讓蔚來成為可以與BBA(奔馳、寶馬、奧迪)競爭的高端品牌。借助智能化等高新技術在汽車產品上的加速應用,再加上市場對自主品牌高端化接受度的提升,自主品牌高端化正處于一個黃金發(fā)展期,自主品牌也應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加速推進品牌高端化。
市場需求:憂深思遠
應成擴內需重要推手
有分析人士指出,自主品牌市占率創(chuàng)新高的市場背景不容忽視,4月北京、上海、吉林等地受疫情影響,汽車經營無法按常規(guī)進行,很多地方汽車4S店、有形市場停工歇業(yè)。汽車經銷商普遍反映,目前銷售壓力較大,他們認為市場受到疫情影響,消費者收入降低,信心削弱,對于汽車這類非剛需的消費會滯后。北京某合資品牌4S店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因為疫情影響,合資品牌最先受到沖擊,這種影響會慢慢傳導至自主品牌,只是先后而已。有業(yè)內人士指出,當前市場需求呈現整體低迷的趨勢,亟需刺激政策激活市場。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在政策發(fā)布后,股市上的汽車整車板塊震蕩上行。有個股出現連續(xù)兩天漲停行情,包括長城汽車、長安汽車、上汽集團等多只板塊內的汽車股,連續(xù)兩日保持上漲勢頭。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這一政策將有效紓解汽車行業(yè)現階段的困境,促進行業(yè)快速發(fā)展,尤其是對傳統燃油車消費回暖將產生積極作用。
有分析人士指出,去年我國汽車市場結束了連續(xù)3年的負增長,回升勢頭明顯。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汽車類商品市場規(guī)模超過4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實施擴大內需戰(zhàn)略,促進汽車類商品市場消費將是重要抓手。對此,自主品牌責無旁貸,對于拉動整體消費和穩(wěn)定經濟大盤的重要性更是義不容辭。自主品牌應及時掌握了解政策,促進國家經濟發(fā)展,提高人民福祉。
一位汽車行業(yè)觀察家表示,自主品牌應憂深思遠,只有充分認識到當前的局勢,才能做出長遠打算。當前市場陷入低迷,主要是受國內疫情和俄烏沖突等一些超預期因素影響,導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xù)加大。但我國經濟發(fā)展具備強大韌性,廣闊的市場空間、完善的工業(yè)體系、靈活的政策工具等,都能夠保障我國汽車產業(yè)應對危機,走出低迷。自主品牌應在這個大浪淘沙的機會中不斷磨練內功,研發(fā)新技術、推出新產品、擴展新空間,為國家經濟轉型升級貢獻自己的力量。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yè)排行榜
-
2022-06-02 14:28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yè)熱門推薦
-
2022-06-02 14:28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